萬芳醫院 謝茂志醫師 小檔案

 


 我沒有很多製作網頁的技巧與知識。但是對於有腹腔轉移的癌症病人,我會想盡各種方法來治療,不輕言放棄。

  • 高雄醫學院 醫學系 畢業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胃癌外科訓練
  • 日本 金澤大學 第二外科進修
  • 陽明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學博士
  • 國家衛生院 胃癌研究組織委員
  •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一般外科 主治醫師
  • 曾任 陽明醫學大學 外科學臨床講師
  • 外科專科醫師
  • 乳房專科醫師
  • 消化外科專科醫師
  • 內視鏡外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
  •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 外科學 助理教授
  •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 萬芳醫院 外科部主任
  •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 萬芳醫院 專案副院長
  • 現任台北北醫學大學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胃癌負責人
  • 現任台北北醫學大學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甲狀腺癌負責人
  • 現任台灣癌症基金會 醫療顧問
  • 美國鳳凰城 乳房超音波訓練
  • 胃內水球置放證書

  • 大家來照胃鏡
  • 原文刊載於 "名醫治百病 ---- 消化器官"

       今天是休假日,整個榮總比平時清寂了許多 , 人影、人聲似乎在一夜之間隱去一大半。在這棟樓裡某間手術房卻不見得清靜。醫護人員有的已換好服裝預備進行手術 , 有的還繼續開刀前的準備工作 , 病患家屬個個神色凝重 , 不安的感覺隨著時間向前推移逐漸擴大。

       這次開刀是昨天傍晚才臨時決定的 , 距第一次開刀才不過三、四天。主治大夫謝茂志醫師在接獲第一次開刀的病理切片檢查報告 , 確定仍有殘餘的癌細胞 , 昨天下午他馬上和家屬溝通商量 , 決定再開一次刀。接下來他們思索著該如何告訴病人。

       病人是一位年輕的少婦 , 年齡尚不滿三十 , 擁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第一次開刀整個胃部都已切除 , 這次開刀決定還要開到胸腔 , 這對她來說無異是再一次的身心受創。看著眼前情緒激動、痛苦不堪的病人 , 謝醫師仍耐心地企圖說服她 : 「我今天再開刀就是為了要把妳治好 ! 妳才二十幾歲 , 妳還年輕 , 妳還能活好幾十歲 , 如果不再開刀就等於沒治好 , 只能再活短短的時間而已。」她無法接受 , 她似乎快要發瘋了 !

       眾人繼續地等著 , 等著她冷靜下來 , 三個半小時過去了 , 她情緒平復多了。她轉頭請謝醫師到床邊來 , 她緊握他的手 , 她完全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出去 : 「請你幫我渡過這個難關。」

       至今提起這段往事 ,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大夫謝茂志醫師依然覺得深受感動 , 他感受到病人對他完全的信任。手術後良好的恢復情況 , 就是醫病之間彼此信賴的證明。

  • 胃癌幾乎都得開刀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 :「得到胃癌是不是一定非開刀不可 ?」對於這個問題 , 謝醫師有相當清楚的說明。

   「胃癌」是固體的 , 以外科手術將其切除是醫療上理所當然的方法 , 但是大部分的人對「開刀」總是心存恐懼 ; 國人心理上對「動刀子」一事 , 也是認為能免則免 , 所以選擇使用化學藥物治療或照射放射線者 , 也不乏其人。

   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 , 都是採行外在的物質來殺死身上的癌細胞 , 此種治療方式固然能殺死癌細胞 , 但是在治療過程中 , 身上的健康細胞也一併會受到影響。再加上治療效果不顯著 , 治療過程痛苦 , 所以醫師並不考慮將這兩種方法列為主要的方法。

   用來治療胃癌最進步的方法 , 當屬於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 而基因療法則是試圖改變癌細胞的基因。雖然這兩種方法深具潛力 , 不過謝醫師表示 , 免疫療法目前研究的人不多 , 治療效果尚無定論 , 在台灣發展也不是很容易 ; 而基因療法在醫學界則在剛起步研究階段 , 一切還有待努力。

   謝醫師強調 , 胃癌正常的治療方法 , 首先要考慮「開刀」, 除非病人本身有特殊狀況或不利於開刀的因素 , 否則一旦經病理檢查證實是胃癌 , 病人大都必須轉至外科接受治療。

   「醫生告訴你需要開刀 , 為什麼堅持不接受開刀治療 ?」在多年的看病經驗裡 , 謝茂志醫師說 :「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

   例如有個汽車公司的經理四十多歲 , 還未婚 , 他在得知罹患胃癌之後就是堅拒開刀 , 他相信只有草藥才能治好他的癌症 , 於是他便動身前往大陸尋找。半年之後 , 他用盡身邊所有積蓄 , 那唯一的靈藥依然未見蹤跡 , 最後還是回到開刀一途。

   對於許多病人將希望寄託在未經實證的仙丹妙藥上 , 除了擔心病人因此延誤病情外 , 他只能一再不厭其煩地強調 :「胃癌是一種以開刀為主要治療方法的病 , 只要病人適合開刀 , 外科醫師一定都願意幫你開。」

  • 切除範圍需視情況而定

   一旦決定要開刀 , 病人接下來要關心的問題便是 :「我的胃必須切除多少才行 ?」

   「基本上 , 胃癌患者如果要開刀 , 至少都要切掉四分之三的胃 , 有的甚至整個胃都要拿掉。至於究竟會切除多少 , 必須在開刀時視情況才能決定。」謝醫師回答。

   為什麼需要切除這麼多呢 ? 這與胃的構造和癌細胞生長的位置有關。

   胃位在人體腹腔 , 是一個膨脹的管狀消化器官 , 它的入口與食道相連 , 出口則接十二指腸。食道與胃交接處的括約肌叫做「賁門」, 它的功用是防止胃中食物倒流 ; 胃與十二指腸交接處的括約肌叫做「幽門」 , 它的功用與賁門相同 , 在正常的情況下 , 只要食物一到十二指腸 , 就不會再流回胃中。

   人體中的胃可分為三個部分 , 最遠端的三分之一稱為「胃竇」, 中間三分之一稱為「胃體」, 接近食道凸出的部分稱為「胃底」。 食物就是靠著胃竇的蠕動 , 將其送往十二指腸 , 而人吃東西會感覺漲則是在胃體這個部分。

   如果將胃橫切一刀 , 胃壁的剖面圖從裡到外可分為 : 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下層和漿膜層。黏膜層裡分佈著許多胃腺 , 而大部分的癌細胞就是從胃腺開始生長的。一般人所謂的胃癌 , 其實就是胃腺癌 , 胃腺癌佔所有胃的癌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 本篇文章所提及的胃癌也是指胃腺癌。

   謝茂志醫師表示 , 大部分的胃癌都發生在胃的下半部 , 也就是在胃竇、胃體部二個地方 , 開刀時除了要將這個部位切除 , 還要連帶地把附近部位也一併切除 , 這是因為這些鄰近部位也都有肉眼無法看見的癌細胞在生長了。一般而言 , 靠近十二指腸的部分稱為「遠端」, 要切除遠端一定要切超過幽門 , 也就是要將一小部分的十二指腸切掉 , 不管癌細胞生長在胃的任何部位 ; 不過要特別住意的是 , 胃癌的切除重點在「近端」 , 如果此癌不是屬於早期剛發現的胃癌 , 那麼從肉眼看不到癌的部分起算 , 還要往賁門方向多切除五至六公分 , 如此才算安全 , 所以一旦連賁門也要切除 , 就表示整個胃都必須拿掉了。當然也有另一派人士認為胃癌如果長在上半部 , 下半部還是可以保留 , 但是謝醫師卻不持相同看法 , 他說 : 「這種處理方式好處不大 , 而且會造成胃酸逆流而上。」

   目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治療胃癌的所有程序、方法 , 幾乎完全仿照日本 , 這是因為日本患有胃癌的人數在比例上居世界之冠 , 因此日本在診斷、治療上的各種方法也是最先進。謝醫師表示 :「我們雖然在這方面比不上他們 , 但是要跟著他們 , 不要落後。」

    人體少了胃有沒有關係呢 ? 相信這是大眾所關心的焦點。謝醫師回答說 : 「沒有關係。」胃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 , 並不是非它不可 , 消化、營養吸收的功能絕大部分都在小腸 , 胃的主要功能是磨碎、攪拌食物 , 人體沒有了胃 , 還可用嘴巴替代它把食物攪拌、磨碎。

  • 手術切除的相關部位

   胃的附近除了有肝、大腸、胰臟等器官和血管之外 , 也滿佈淋巴管、淋巴結。淋巴管就如同四通八達的公路 , 淋巴結就是公路上的休息站。癌細胞隨著淋巴管裡的淋巴液到處流竄 , 這便是胃癌向別處蔓延的主要形式。

   癌細胞的轉移方式除了藉由淋巴液之外 , 還會經由血液流動、播種兩種方式向四周擴散。所謂播種是指癌細胞不經其他管道 , 直接掉落在腹腔裡面任何地方 , 然後繼續滋生 , 有如播種一般。

   所以當癌細胞向附近其他器官蔓延時 , 受波及的地方也必須都一併切除 , 例如胃附近的淋巴管、淋巴結首當其衝 , 因此必定無法倖存。肝臟、胰臟如果有必要 , 也要做部分切除。當然 , 若是病況過於嚴重 , 此時的開刀只能算是輔助性的開刀 , 主要的目的在於減緩病況 , 與前述要將所有癌細胞拿乾淨是不同的。

   胃癌蔓延最嚴重的情形是「播種」。病人的腹腔中可能到處都是癌細胞 , 這時候就算開刀也無濟於事 , 一般頂多只能再延續兩個月的生命。然而謝醫師振奮的說 : 「最近有一線曙光出現了 , 因為『腹腔內高溫灌注療法』問世了。」這種治療方式是他到日本考察時所學回來的 , 他說 :「姑且不論這種方法的效果能有多好 , 但是它至少是這類病人的一線希望。」

  • 手術之後如何進食

   如果切除了大部分的胃 , 或是胃整個都沒有了 , 甚至連十二指腸也切掉 , 這時候該怎麼選擇飲食呢 ? 謝醫師建議你 , 吃東西要細嚼慢嚥 , 尤其是甜的東西最好不吃。

   人體沒有了胃 , 沒有了十二指腸 , 吃進去的東西馬上從食道進入小腸 , 小腸通常都無法適應 , 因此病人有的拉肚子 , 有的冒冷汗、虛脫。也許有人會以為吃液體食物好消化 , 對病人可能好一些吧 ! 謝醫師表示 :「我寧願病人吃固體食物 , 細嚼慢嚥地吃。」因為液體食物更容易快速通過食道 , 直接進入小腸 , 造成小腸適應不良。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 , 每位醫護人員都知道 , 中國人切除胃癌之後 , 飲食適應不良的情況還真不多見。大部分的人經過幾個月之後 , 就可以適應得很好 , 甚至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 和開刀前完全一樣。」謝醫師認為這可能與中國人的體質有關。不過他還是要提醒病人 , 每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和狀況都不同 , 病人要自己去體會吃什麼東西比較好 , 什麼樣的姿勢才是最舒服的 ,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常回醫院做追蹤檢查。

   謝茂志醫師對於病人回院接受追蹤檢查一事 , 非常重視、關心 ; 病人的所有資料和追蹤檢查時間 , 全都清清楚楚地鍵入電腦。在開刀之前 , 他一定會對病人說 :「如果今天你答應讓我開刀 , 接下來你的資料一輩子都會在我的電腦裡面 , 出院後若沒按時回來檢查 , 我都會做記錄……」在看診、開刀之餘 , 謝醫師還需要常常打電話給病人詢問為什麼沒有回來檢查 ; 甚至有的病人跑到大陸定居 , 他還追蹤到大陸去。

  • 胃癌該怎麼預防

   「預防重於治療」是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 尤其是印證在癌症這種可怕的疾病上 , 更顯得這句話值得奉為圭臬 , 終生奉行不渝.

   到底要如何預防胃癌發生呢 ? 這就先得談到胃癌的成因和症狀。

   世界上發生胃癌比率最高的國家是日本 , 據推測 , 這可能與日本人嗜吃醃漬類的食物有關 , 因為醃漬食物通常會添加許多防腐劑 , 如鹽、硝等。

   細胞中的正常基因發生突變 , 導致細胞不正常的分裂 , 也會產生癌症。家族中有人得過癌症 , 那麼其他家族成員中罹患癌症的比例也比較高 ; 當然也有人統計出血型為A型的人易得胃癌 , O型的人易患有消化性潰瘍。其實癌症的成因很多 , 並不能光以血型或基因做為單一解釋。

   若以胃癌而言 , 常吃刺激性的食物 , 如菸、酒、咖啡、可樂等 , 都容易造成胃疾 , 嚴重者就演變成胃癌。例如胃黏膜慢性萎縮性胃炎並不是癌症 , 但是卻可算是癌症前期的特徵 , 因為它變成胃癌的可能性很大 , 做病理切片檢查 , 若發現胃的黏膜已經變性 , 分化情況和正常型態不一樣 , 也得小心注意 , 因為這都是胃癌的前兆。

   胃所分泌的胃酸PH值大約為二 , 比鹽酸的酸性還強 , 胃之所以不會被侵蝕 , 完全有賴於胃黏膜所分泌的黏液。假如胃有潰瘍出現 , 如果不是胃黏膜修補能力不好 , 就是胃酸太多 ; 潰瘍情況若是一直沒有改善 , 也要懷疑是不是癌症了 , 但是這並非指所有胃潰瘍即是胃癌。

   胃癌可分為早期癌和進行癌兩種。早期癌又稱為表淺癌 , 癌細胞只侵犯到黏液層和黏膜下層 , 此時大部分還不會出現潰瘍現象(即是潰爛的意思) , 不過另有一種情況是癌細胞發生在良性潰瘍的邊緣 ; 進行癌則是很明顯地看得出來是癌症了。通常胃癌中常會伴隨著潰瘍現象 , 所以有時並不容易分辨出是胃癌還是胃潰瘍 , 謝醫師強調 , 一切都要經病理切片檢查才能定論 , 不能光憑猜測、臆斷。

   胃癌的早期症狀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類似 , 最早見的症狀只是肚子不舒服、消化不良、肚子漲漲的、怪怪的而已 , 因此也常常為人們所忽略 , 真正有嚴重症狀出現時 , 往往都已經病況危急了。所以早期要發現癌症實在很困難 , 唯一的方法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 , 早期診斷發現 , 是胃癌重要的預防之道。

  • 胃鏡檢查有益無害

   進行性胃癌的表現形式有四種類型 : 有的是表面凸起 , 有的凸起中間有潰瘍現象 , 另一種則是潰瘍已波及患部邊緣 , 最後一種是患部整片潰爛。

   過去醫學界診斷胃癌的方法是採用「上消化道攝影」, 這種方式是讓病人喝下鋇劑 , 躺在X光床上轉動身體就行了。雖然這種診斷方式病人所受的痛苦較少 , 但是因為所看的胃部影像是黑白的 , 非常不容易判斷是潰瘍還是癌症 , 正確判斷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 所以此種方法並不夠理想。

   由於胃癌是日本人的頭號公敵 , 目前診斷胃癌的最大利器—胃鏡 , 便是日本人發明的。自從胃鏡面世以來 , 早期發現胃癌的日本人越來越多 , 胃癌的存活率也相對提高了。

   使用胃鏡診斷胃疾有兩大優點 , 一是醫師可以藉由胃鏡直接觀察到胃部的情況 ; 另一個是胃鏡具有病理切片功能 , 醫師可以視需要馬上做切片檢查 , 很快就可以確定是否罹患癌症 , 非常方便。

   雖然做胃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胃癌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方法 ,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 , 謝醫師對此感到非常困惑 , 他常問病人 :「為什麼你不做胃鏡檢查 ?」

   相信大多數民眾把「照胃鏡」這件事 , 和「恐怖」「痛苦」等形容詞畫上等號 , 但事實上只有照過胃鏡的人最清楚。謝醫師為此特別現身說法 , 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讀者 :「照胃鏡一點也不恐怖、不痛苦 !」

   曾經接受過三次胃鏡檢查的謝醫師表示 , 照胃鏡前喉嚨必須先噴麻藥 , 此時舌頭要儘量向前伸 , 讓麻藥能夠噴進喉嚨深處 , 這個關鍵如果做正確了 , 胃鏡伸進喉嚨就不會想吐 , 一般人覺得最痛苦的一關也就通過了。

   胃鏡進入胃部之後 , 為了要看清內部的狀況 , 就必須打氣使胃部膨脹起來 , 這時可能會感覺胃脹脹的或是有點想吐 , 不過這都是很輕微的不舒服 , 時間也很短暫 , 大約五至十分鐘就過去了。另外為了牽就胃的形狀 , 胃鏡在胃中會隨著胃的角度不同而轉動 , 這種感覺並不是痛苦 , 頂多有的人會覺得胃裡有東西在動 , 怪怪的而已。

   謝醫師一再呼籲民眾 :「為了你的健康著想 , 忍耐這十分鐘非常值得 , 就算很痛苦也必須撐下來 , 更何況我的經驗是不怎麼痛苦。我真的很鼓勵大家做健康檢查時 , 要加做一項胃鏡檢查。」

  • 別讓胃癌來敲門

   根據醫學報告指出 , 曾經因消化性潰瘍開刀 , 切除過一部分胃部的人 , 日後發生胃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來的高 , 所以定期檢查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必要的。但是大部分真實的情況卻是 , 這些人常將胃的不舒服歸因於前次的開刀 ,忽略實際上很有可能是胃癌找上門來了。所以謝醫師建議這些人要定期做胃鏡的檢查 , 而一般民眾超過四十五、五十歲者 , 每年最好做兩次檢查。

   除此之外 , 謝醫師也提醒年輕人 :「不要以為年輕人就不會得癌症。生活緊張忙碌、飲食不正常的年輕人罹患癌症 , 在今日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 二十一、二歲就得胃癌者實在不乏其人。」在謝醫師的印象中 , 有很多年輕人發現是癌症時 , 大都已經來不及了。 「年輕人不要以為自己年輕 , 有狀況還是得接受檢查。」

  • 右手開刀左手寫程式

   每天早上七點就到醫院 ,七點半開會 , 八點進手術房開刀 , 等到手術結束至少要五、六個小時 , 病況嚴重者可能要花上七、八個小時。出了手術房 , 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謝醫師 , 如聯絡追蹤出院的病人 ; 為病人、病家屬解說明日的開刀內容及開刀後的注意事項 ; 繼續研究、教學工作 ; 門診、巡房……。晚上回到家中都已超過十點 , 若是手術尚未完成 , 回家時間更難掌握 , 更多時候他還要熬夜繼續設計未完成的醫療套裝軟體。

   這就是謝茂志大夫的外科醫師生涯。「除了農曆新年休息兩、三天之外 , 幾乎天天看病。」「外科醫師的體力要很好 , 別的醫師是坐著看病 , 我們是站著看病。」他說。

   十指靈巧 , 打起結來特別輕鬆如意 , 謝醫師生就一副好外科醫師的條件 , 這方面的特長也充分表現在其他的興趣上。念高雄醫學院時 , 他常自己畫線路圖做PC板 , 組裝音響向同學兜售 ; 大一初進吉他社便以彈得一手古典吉他 , 技驚全社 ;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迷上了釣魚 , 時常在課後三、四點帶著釣具直奔澄清湖 , 一直到月亮升至中天 , 他才提著戰利品乘興而歸 , 享受豐盛的炸魚晚餐 ; 當兵時無意間發現的電腦入門書 , 又使他鑽進電腦程式設計領域 ; 擔任住院醫師時 , 攝影也被列為興趣之一 , 當時的傑作—植物園清晨的荷花 , 至今仍為他津津樂道……。

   「我的興趣除了讀書以外 , 各方面都有。每一種東西我都能接受 , 但未必都會深入。只要有機會深入 , 我就會往裡頭鑽 , 就像我學電腦一樣。」也正因為謝醫師會設計程式 ,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 他幫助老師 , 也是治療胃病的前輩吳秋文醫師設計程式 , 就在這樣的機緣下 , 他選擇了與胃癌搏鬥的一般外科。

   和病人關係一向良好的謝醫師 , 平常打電腦累了 , 就喜歡到病房看看病人 ; 目前他更極力灌輸民眾「胃鏡檢查」的重要性。相較於大學時代有趣的學生生活 , 今日的醫師生涯是否有憾 ?

   「不會 , 因為當醫師是我從小的志願 , 也是我的興趣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謝茂志醫師口述.許素華採訪撰文)

  • 健康小箴言

   使用胃鏡診斷胃疾有兩大優點 , 一是醫師可以藉由胃鏡直接觀察到胃部的情況 ; 另一個是胃鏡具有病理切片功能 , 醫師可以視需要馬上做切片檢查 , 很快就可以確定是否罹患癌症 , 非常方便。

----謝茂志

x

  • 皮革胃專欄
  • (Linitis Plastica)
  • 說明: 此專欄是爲一般民眾而寫的, 因此原則上採用問答的方式來敘述. 但是對於相當多的醫療人員而言, "皮革胃"仍然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 因此也歡迎醫療專業人員閱讀討論。

  • 什麼是 皮革胃 (LINITIS PLASTICA)

   皮革胃的名稱是源於拉丁文,意思就是很硬的一個胃,也就是指胃癌呈現出整個胃都腫脹,類似一個發炎的狀態。之前這種皮革胃的狀態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發炎的狀態,直到大約一百年前,才了解它是一種胃癌。這種胃癌的癌細胞通常小於一般的癌細胞,因此在顯微鏡底下有時候甚至會忽略它是一種癌症。

   皮革胃有很多生物學上的特性,其最主要的特性包括下列四點:

1. 這種癌症很容易在很短的時間內在胃本身侵犯到全部的胃。

2. 通常,胃癌是男性多於女性,一般而言大約為2:1之比例。但是皮革胃通常都好發於年輕的女性(一般是在介於30-50歲之間),男女的比例呈現大約0.8:1或1:1。

3. 這種皮革胃的癌症通常都很容易轉移,並且大約有90%是發生於腹腔內腹膜的轉移。

4. 這種皮革胃的胃癌手術之後,必須要有特別的附加處理方式及照顧,以便得到滿意的恢復狀況。

   然而,我們現在利用醫師正確的治療以及其外科的手術經驗,可以讓這些病人在手術以後可預期有更好的機會得到完全的康復。

  • 皮 革 胃 簡 介

   問題一. 為什麼皮革胃(Linitis Plastica)的胃癌生長速度比一般的胃癌還要快?

答:自1960年代以後,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對基因的研究就解開了這個謎題。在顯微鏡底下利用免疫組織染色的技術可以發現皮革胃的癌細胞廣泛地分佈在胃組織,然而正常的癌細胞卻不會分佈得很廣泛。同樣地利用免疫組織染色的方式,可以發現在胃的組織裡面有一種蛋白質構成的物質叫做E-cadherin,就是負責細胞和細胞間的黏著。

最近的研究顯示在大部分的皮革胃裡面都會阻止E-cadherin的正常作用,以致於癌細胞與癌細胞之間沒有辦法正常的運作,或者皮革胃的基因會改變E-cadherin成為不正常的分子。總而言之,皮革胃是經由一基因分子機能失調而導致癌細胞散佈於整個胃組織。在一般的胃癌裡面,E-cadherin分子作用正常,因此癌細胞黏著在一起,而不會擴散到整個胃裡面去。

另外,皮革胃的癌細胞會分泌一種物質稱為蛋白酶,會對於鄰近的組織產生分解,而使得自己的癌細胞向鄰近侵犯、漫延出去。因此目前對於皮革胃的單基因治療效果,並不能產生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問題二.為什麼年輕女性(介於30-50歲之間)比較容易得到皮革胃?

答:一般的觀點認為與女性賀爾蒙有關係。此乃基於在皮革胃上面發現有女性賀爾蒙的接受體,因此我們假設這些癌細胞受到體內女性賀爾蒙刺激其上面的接受體產生作用,而促成癌細胞的生長。然而,單就這一點理論仍然不是很有力的證據,因此事情的真像到目前並沒有被證實。

試想如果一個年輕的母親仍然有些稚齡的子女,卻罹患了此種疾病,豈不是一種家庭悲劇?這對一個家庭及其親戚來講是一個危機,並且還需要精神上的鼓舞,以及有適當醫療上的診治。

因為此種癌症的近展相當的快,因此一個立即而且適當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當一個病人思考對他自己如何是最好的治療方式的時候,我建議這整個家庭的成員,不妨去找第二個醫師尋求他的意見,但是這位醫師必須對於胃癌的治療領域上有所成就或有相當的經驗。

我就常常在門診遇到病患帶著資料及X光片前來詢問我的意見,或者有許多病患的家屬利用E-mail來給我,徵求我對他們治療方式的看法。我也不反對我的病人去徵詢其他醫師的意見,然而當病人仍然有所懷疑的時候,不妨再去徵詢其他醫師的意見。然而最重要的,我也很尊重這位病人原來醫師的意見。

   問題三.為什麼皮革胃有90﹪的癌轉移發生在腹膜轉移?

答:對於皮革胃而言,癌細胞會催毀鄰近的胃組織並且擴散到旁邊的胃壁此。乃由於癌細胞和癌細胞之間失去粘著作用,並且主動分泌蛋白酶而向外擴展。

以闌尾炎為例,當發生急性闌尾炎的時間太久,會產生闌尾穿孔,而細菌就由這個地方跑到腹腔裡面。利用這個觀念想像成皮革胃,這些細菌就是癌細胞,穿透過胃壁而散佈到胃的外面(也就是腹腔裡面)去而附著在腹膜上,因此變造成了腹膜的轉移。

如果病人在發生這樣的現象之前,就能夠得到正確的手術治療,大約有30-40﹪之病人可以被治癒,然而還有60-70﹪的病人以後會復發,並且是腹膜轉移的型式復發。因此這類病人除了手術切除胃及相關的淋巴腺以外,還需要其他的治療方式。面對這樣的情形,有特別處理這方面的經驗的醫院,就是最好的治療醫院。因此我強烈的建議,當被診斷為這種疾病的時候(皮革胃或者是第四型的胃癌)就必須去徵詢對腹膜轉移有特別專長的醫師的意見。

目前化學治療的藥物相當先進,雖然還無法單獨利用化學治療就把皮革胃治癒,但是利用手術方式以外,合併化學藥物治療通常都可以殺死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或者小於一百萬個癌細胞)。

   問題四.有沒有那一種特殊的皮革胃會有比較好的癒後?

答:對於皮革胃而言有四種主要的分類,此乃根據他們的外觀而定,其中有一種類似於早期癌(外觀類似於早期癌的皮革胃),大約佔了皮革胃當中的五分之一。這種病人經過治療後,生存超過五年的存活率大於50﹪。早期診斷仍然是治癒此種疾病的重要因素。

x

  • 有關胃癌
  • 胃癌的正式名稱是胃腺癌,因為在胃的所有惡性腫瘤之中以胃腺癌最多,占了全部的90%以上,所以通常就以胃癌來簡稱胃腺癌。

  • 胃癌的症狀

   通常早期的胃癌都沒有什麼症狀,偶爾有些人會出現貧血,但是貧血並不一定就是胃癌。對於存在更久的胃癌通常都會有上腹不適或者上腹痛,有時候會喪失食慾、體重減輕或者飯後飽食感甚至嘔吐,再更嚴重一點在上腹部可以摸到一個腫塊,或者有腹水等等。這些都已經是比較末期的症狀了。如何來診斷胃癌呢?通常早期胃癌因為沒有什麼症狀,所以一般人也不會想要去做檢查,偶爾在做體檢當中才檢查出來。

  • 胃癌的診斷

   首推胃鏡或稱內視鏡為主,因為胃鏡直接進入胃裏面,可以看到胃的表面腫瘤生長的情形,同時還可以做切片檢查,所以胃鏡的檢查最為準確。如果不喜歡做胃鏡或對胃鏡有恐懼感的病患們也可以施行鋇劑照影,也就是由口吞食鋇劑,藉著鋇劑在胃表面形成的一層薄膜,而從X光中來觀察。但是鋇劑照影因為缺乏直接切片的証據,所以只能用推測來做為診斷。其他也可以利用超音波或者是電腦斷層等等工具,來做為輔助診斷的工具,但是這些方法的診斷正確率並不高,因此對於胃癌的診斷,還是建議以胃鏡為主。

  • 什麼因素容易引起胃癌呢?

   第一、幽門桿菌在胃的感染,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接近幽門地方的胃潰瘍。

   第二、老年人    通常老年人因為胃接受的飲食刺激時間較久,所以也比較容易發生胃癌。

   第三、男性    一般男性胃癌的發生率皆較女性為多。

   第四、先前接受過部分胃切除的病人。    因為部分的胃切除以後,造成胃的內部環境改變,所以經過十年以上發生胃癌的機會就會增加。

   第五、食物。    指的是較少的蔬菜水果以及較多的醃漬品、煙燻食物等等。這些醃漬或煙燻物質都容易刺激胃產生胃癌。

   其他可能有相關因素如下:惡性貧血、胃的現狀、瘜肉、有胃癌的家族史、抽煙的患者等等。

  • 如果胃癌沒有接受治療,會有什麼結果呢?

1.阻塞

通常胃是可以膨脹收縮而達到蠕動的效果,胃癌的生長會讓胃壁變硬,而失去彈性。一旦胃壁失去彈性喪失了蠕動的效果,就容易產生飲食後的飽食感,而食物不容易排空至十二指腸,產生阻塞的症狀。另一方面胃癌好發於胃的出口處,也就是接近十二指腸的地方。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比較狹窄,一旦又生長了腫瘤,更容易把胃的出口全部塞住,導致口水、胃酸及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排空至十二指腸。

2.出血

胃癌的表面通常都會有潰爛或者潰瘍的情形。因為胃壁的蠕動互相磨擦,甚至是吃下去的食物通過時磨擦潰瘍的表面而會導致出血。若輕微的出血時間一久就會引起貧血,萬一引起急性出血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3.穿孔

因為胃癌的潰爛而形成的潰瘍,如果繼續潰爛將會造成胃穿孔而產生腹膜炎,一旦有這種情形就必須接受緊急治療。

4.營養不良

胃癌的生長必須靠營養,因而造成病患本身營養的消耗。而且胃癌本身會分泌一些不好的細胞激素,造成全身狀況的營養流失,而造成病人體質營養不良。

基於上述四大原因,胃癌基本上是需要以手術來治療的疾病。

  • 除了手術治療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方式呢?

1.化學治療

如果不手術而單純以化學治療,想要讓胃癌痊癒機會相當渺茫。一般所稱的化學治療對於胃癌的治療成效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令醫界滿意。因為化學治療的反應率最多只達到46%而已,還不到一半,因此化學治療通常不考慮做為第一線治療。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於腹內的胃腸道並未無法非常準確,尤其是胃會蠕動,因此照射的範圍必須加大,才能涵蓋有可能的胃癌部位。因此所造成的副作用也較多,而且對於胃癌要完全消除的機會也不多,因此也不考慮做為第一線治療。

3.放射加化學治療

此種方式目前在美國對於較早期的胃癌做為術後的輔助治療方式,在台灣於數年前曾經研究過,但是因為副作用太大而被迫終止,目前只適用於某些特定狀況的治療。

4.標靶治療

以往並無特定作用於胃癌的標靶治療藥物。然而新的標靶藥物一直被研發出來,目前已經有推薦用於胃癌的標靶藥物。然而通常標靶治療必須配合化學治療藥物同時給予,而且目前亦非用於第一線治療。

5.免疫治療

目前已經有經過衛生署核准用於治療胃癌的免疫治療藥物。物。然而如同標靶治療,必須配合化學治療藥物同時給予,而且目前亦非用於第一線治療。

6.其他的治療方式

例如基因治療或民間所稱的能量治療,這些方式都未經過證實,所以效果仍有待評估,目前都不推薦。

  • 胃癌的手術治療到底是什麼狀況呢?

胃癌的手術治療分為下列方式:

1. 根除性胃切除。

也就是情況允許的時候,做標準的胃切除加上淋巴腺擴清手術。至於是要全胃切除或者是部分胃切除,要看胃癌的生長部位及大小來決定,並非一成不變的胃癌就是要固定切掉全部的胃,這是民眾常常誤認 的觀念。

2. 輔助性胃切除。

也就是只有切除部分胃而不做淋巴腺擴清手術,這種狀況通常用於全身狀況不好的病人,只為了把腫瘤切掉,預防所謂的阻塞、出血、穿孔、營養不良等等而施行的。

3. 胃繞道手術。

對於更嚴重的情況而無法施行胃切除的時候,為了解決阻塞而無法由口進食的問題,將小腸和胃之間打通縫合成一個繞道的方式。

4. 內視鏡的胃黏膜切除。

這種狀況,通常只適合於非常早期的胃癌,因此適用的病例並不多。

5. 腹腔內的溫熱化學治療。

這種狀況只適用於胃癌合併有腹腔內轉移的狀況來施行,詳細情形必須和醫師好好諮商後,才由醫師決定是否施行。

  • 胃癌接受治療以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般民眾誤認為胃癌手術將胃切除以後,吃東西會很痛苦,因為沒有辦法和平常人一樣的進食方式。其實胃接受手術是需要改變一些飲食習慣,通常接受胃部分切除手術後體重會減少五公斤左右,而接受整個胃切除體重會減少十公斤左右。但是過一段期間都可以慢慢適應而恢復少許的體重,勞工界的朋友仍然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

  • 胃癌治療以後的預後如何呢?

   胃癌經診斷以後如果沒有接受正確的治療,一般而言存活期都不超過一年半,通常都在半年至一年之間。接受適當的手術治療以後,必須視胃癌的分期而定。通常早期的胃癌預後相當良好,十年的存活率有達到90%以上。至於第二至第四期的胃癌病患會因為分期不同,而存活率也不同,目前治療的成果相當良好。本院已經有多位病患存活期超過十多年,而沒有復發的跡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病患手術以後都有定期回到門診追蹤檢查。一般而言,第二期的胃癌在手術以後五年的存活率大概在70%以上,第三期大概在35%上下,第四期若非特殊可用溫熱化學治療方式,則在5%以下。

   總而言之,一旦經醫師診斷為胃癌就必須與醫師好好的諮詢,接受正確的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最為良好,因此建議民眾們一旦胃部不適儘早找胃腸科醫師,接受胃鏡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x

  • 胃癌概論
  • 本篇文章是爲醫學生而設計的,因為內容尚屬淺易,故亦提供一般民眾閱讀
  • 文章提供 -- ㄧ般外科 王定宇醫師

  • 胃癌之危險因子

一. 飲食

1. 多量蛋白質,脂肪的攝取

2. 醃漬,煙燻食物

3. 高硝化物

4. 低維他命A及C

二. 吸煙

三. 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越高胃癌發生機率越低,反之則越高。

四. 曾接受胃切除手術

五. 幽門曲狀桿菌之發生

六. 在胃鏡檢查發現有胃黏膜萎縮型胃炎

七. Barrett's食道病症

八. 遺傳基因

說明

    1965年Lauren將胃癌就組織型態分為腸型(Intestinal type),及瀰漫型(diffuse type),兩大類,因為兩者在流行病學及發生學上有很大的差異,腸型多與胃黏膜萎縮(atrophy)及胃小腸型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現象有關,多發生於男性及年長者,被認為與環境之因素較有關,而瀰漫型則被認為與遺傳基因有關,多發現於具家族史的病例。危險因子方面,通常認為多食用生菜,水果,柑橘,高纖食物及富含維生素A及C之食物,較不易得胃癌,食物中含大量醃漬或煙燻食物,會使胃黏膜萎縮的機率大增。高硝化物的飲食,食物中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會與胺基形成亞硝基化物類,在動物時早已證實會造成胃腫瘤。長期吸煙者亦被認為是相對之危險因子,雖然無法找出胃癌與抽煙數量及時間的明確得相關係數,但大多數之報告認為長期吸煙者罹患胃癌之危險率增加1.5至3倍。生活水平越低之區域獲得生鮮食品或使用冷凍保存鮮度之機會越低,而食用醃製或煙燻之食物機會也越多,故得到胃癌機會也越多。在曾接受胃切除手術的病人,胃癌機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胃黏膜的長時間刺激,如胃酸降低,腸液逆流,慢慢演變成小腸型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現像,進一步變成上皮變形,進一步變成癌症。幽門曲狀桿菌感染的病人較未感染的病人多出3至6倍罹患胃癌的機率,這種相關性主要是發生在腸型胃癌或末端胃癌之病患,與瀰漫型胃癌無關。腸型胃癌病灶周圍常伴隨萎縮性胃炎或小腸型上皮化生。